在4月21日舉辦的“十四五”儲能產業發展論壇上,國網綜合能源服務集團(下稱國網綜合能源)儲能事業部總經理李杰表示,“中國儲能產業在項目規劃、政策支持和產能布局等方面均加快了發展的腳步,正處于從示范應用向商業化初期發展過渡的重要階段。”
他指出,根據相關機構預計,新型儲能在2025年達到0.9億-1億千瓦;2030年之后迎來快速增長,2060年裝機將達到4.2億千瓦左右,帶動投資超1.6萬億元。當天,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下發的《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 意見稿)也提出目標,到2025年,將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l展轉變,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這是2020年底規模的九倍多。
按照能量存儲形式,儲能可分為電儲能、熱儲能、氫儲能。其中,電儲能是最主要的儲能形式,這主要包含抽水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等機械儲能技術,以及鉛酸電池、液流電池、鈉硫電池、鋰離子電池等電化學儲能技術。
一般而言,新型儲能主要指的除抽水蓄能外的儲能方式。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日前發布的《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1》預測,保守估計2021年,電化學儲能市場累計裝機規模達579萬千瓦。2021-2025年,電化學儲能累計規模復合增長率為57.4%,市場將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
業內多認為,在新能源快速發展的階段,儲能行業并不會因突然的安全事件而停滯。如何探索新型儲能的商業模式、完善儲能安全標準體系,將成為接下來業內討論的重點。集中式共享儲能將成為新趨勢。2020年雖然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但基于產業需求及碳中和等利好因素,儲能裝機容量仍保持高速增長。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已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3560萬千瓦,占全球市場總規模的18.6%,同比增長9.8%。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計裝機規模最大,為3179萬千瓦,同比增長4.9%;電化學儲能的累計裝機規模位列第二,為326.9萬千瓦,同比增長91.2%。在各類電化學儲能技術中,鋰離子電池的累計裝機規模最大,約290萬千瓦。今年3月15日,中國提出要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對電力系統的靈活調節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根據國網綜合能源提供的數據,2020年日內最大風、光出力波動達到6330萬千瓦和14343萬千瓦;相鄰兩日風、光日電量最大波動達到9.46億千瓦和4.23億千瓦。李杰表示,為實現碳達峰目標,到2030年中國新能源裝機要達到12億千瓦以上,屆時至少需要2億千瓦以上的儲能設施。“受制于建設周期問題,屆時中國抽水蓄能裝機最多只能達到1億千瓦,剩下的1億千瓦就需要其他新型儲能。”李杰表示。
江蘇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方壯志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在上述發展背景下,集中式共享儲能模式將成為趨勢。
目前,多個省份已經發布政策支持共享儲能模式發展。2月26日,湖北省發布《關于2021年新能源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中指出,按照儲能容量不低于新能源項目10%的要求折算,集中式共享儲能項目可匹配其儲能容量10倍的新能源項目。3月29日,山東省發布《關于開展儲能示范應用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中指出,支持各類市場主體投資建設運營共享儲能設施,鼓勵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優先租賃共享儲能設施,租賃容量視同其配建儲能容量、除湖北、山東外,新疆、甘肅等省也已推出了集中式共享儲能電站的激勵政策,安徽、江蘇等地相關政策正在制定中,即將發布。
方壯志認為,集中式共享儲能具備六點優勢。一是易于調度。集中式共享儲能電站可以直接連接省調,充放電功率大,電池容量大啊,對電網更容易起到支撐作用。二是質量可控。如果由新能源投資商在各自場站內建設新能源配套儲能,很容易導致低價競爭,儲能系統的安全性、壽命、效率等無法保證。
三是成本優勢。規?;少徳O備及建設施工可以顯著降低儲能電站建設成本。
四是投資回報可期。分散的新能源配套儲能無法實現被電網直接調度,很難獲得調峰、調頻、出住服務等收益。
五是模式靈活。集中式共享儲能電站可以為新能源投資商提供儲能容量相關資產租賃,減少新能源投資商資金壓力;
六是整合優化??梢圆捎锰摂M電廠等智慧能源平臺,對儲能電站進行資源聚合并實現更優的資源利用效率。
三峽電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天罡也在上述會議上表示,“共享儲能就是將獨立的儲能電站,通過電網連接進行優化配置,納入電網調峰調度,由電網側統一調度,實施精準的充放電控制,讓電力系統更具柔性調節能力的儲能系統。”
標準的重要性將突顯
日前北京市豐臺區發生的儲能站爆炸事件,也暴露出儲能行業的安全標準等問題,這將促使行業對標準更加重視。
“重建設、輕運行,是必然要出事的。”中電聯標準化管理中心副主任汪毅對界面新聞表示。他非??粗貎δ茈娬镜倪\營階段,并指出目前儲能行業標準應用仍面臨問題。
據他介紹,行業發展早期,儲能標準未發布,運行商未理解儲能電池與動力電池之間的差異,簡單采用動力電池標準,將動力電池堆砌在集裝箱中使用。
在儲能相關標準發布后,運行商提出了引用標準及型式試驗的事前監管要求,但在規劃設計、可研、初設、采購評審、到貨驗收、并網檢測、運行考核等事中事后環節,未依據標準使用或正確使用標準提出專業的技術及監管要求,沒有讓標準在項目頂層設計及全環節層面發揮實際作用。
“從某種角度來講,企業可以不按照行業標準進行,但是必須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他說道。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電池儲能技術檢驗部主任官亦標也對界面新聞稱:“鋰離子電池儲能發展現狀是,質量問題堪憂、安全隱患存憂。”
“從儲能國標及實際應用需求的角度看,現階段所謂的低成本,是質量和安全沒有保障的低成本。”他進一步指出。
官亦標解釋道,“僅通過系統設計、安全預警與消防滅火,不能根本解決儲能系統安全問題。”
“當這些安全防護系統起作用時,意味著問題已經發生,損失已經產生。儲能電池應滿足電力系統語境下的安全需求,從而減少突發濫用條件下風險發生的概率。”官亦標稱。
對于北京的儲能站爆炸事件,官亦標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極端濫用條件下,超出電池安全技術承受能力發生火災可以理解,但大電流沖擊、管理實效、人為操作失誤等條件下發生火災,絕非理所當然。”
他還指出,在儲能從示范應用走向商業化的過程中,標準制定、標準實施等都至關重要,特別是在政策要求新能源場站配儲能的背景下,要對配置儲能系統提出質量標準、規范,防止為了獲取新能源指標而配置低質量儲能系統。
此外 ,“為配置而配置”的儲能系統參差不齊,仍需要具有可行性、經濟性的商業模式來促進儲能產業穩步發展。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首席技術專家惠東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業內一直盼望著儲能市場爆發,但在儲能的大規模應用過程中,必然伴隨著對其產品制造到設計、接入系統集成、檢修、報廢等全生命周期的標準體系建設。
2016年4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在《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中要求,形成相對完整的儲能技術標準體系,建立比較完善的儲能技術產業鏈。
同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引發《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將研制大規模間歇式電源并網和儲能技術等標準列為工業標準化重點之一。
此后數年間,國家相繼發布出臺了《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儲能標準化工作的實施方案》、《關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對儲能標準體系建設提出要求。
汪毅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截至目前,儲能行業已發布標準73項,其中國家標準12項,行業標準29項,中電聯標準32項。